Monthly Archives: December 2008

胖胖PAPILLON

    黄昏,院子里的夜来香静静绽开。香气袭人。我在院子里散步,被花香吸引,于是信步走到花前。浓香熏人,味道让人想起夜店里的舞女。有一些不知名的小东西围着花儿忙上忙下,我不禁凑近想看清是什么。一个小东西从我眼前十公分处掠过,胖胖的身躯,背上有黑白交替的条形纹,高速振动的翅膀,发出嗡嗡的声音。骷髅蜂?!吓得我倒退几步。不过我马上便从惊吓中恢复过来。骷髅蜂是一种强盗般的掠食者,而眼前的这些小东西忙上忙下,明显是在采花蜜,这不会是骷髅蜂。骷髅蜂不会吃斋念佛。应该是蜂鸟吧?我并没有见过真正的蜂鸟是什么样子,不过眼前这种长得很像鸟又很像蜜蜂的小东西,应该就是蜂鸟了。我拿着相机在夜来香旁边忙来忙去,无奈这个小东西实在是干活太快,空中悬停,长长的嘴巴,嚓嚓嚓嚓嚓,瞬间就采了五六朵花,刚按下快门,它又飞到别的花枝上去采花了。连续拍了几张,甚至都没拍到它们的身影。不过好在它们比较敬业,对它们身边的这个庞然大物视而不见。我慢慢地凑近,它们理也不理,就在我面前二十公分的地方采蜜。我甚至伸手就可以捞到它们了。于是我开始在取相框中捕捉它们的身影。连拍了几十张,终于有满意一点的了。我看到黑佣走过来,于是问他这是什么。“Papillon。”“Papillon?”我不禁哑然失笑,这个怎么会是蝴蝶?这个明明是蜂鸟嘛。本着诸事不决问GOOGLE的原则,去搜索了一下蜂鸟的照片,才发现这个小东西果然不是蜂鸟。原来蜂鸟是一种只有在美洲才有的鸟类,每年由北美飞往南美,寻找它们的食物蜂蜜。至于这种长得很像蜂鸟的动物,则根本不是鸟类,而是蛾类,被称为昆虫世界的四不像,它的拉丁文学名叫Macroglossum pyrrhosticta, 英文名叫Hummingbird Hawk-moth,中文名叫长喙天蛾,蜂鸟鹰蛾等等。百度词条称这种鸟儿一般出现在美国南方以及中国华北,但是从照片搜索的结果以及目前的观察看来无疑它还出现在中国南方香港以及刚果的加丹加高原等广大地区。而这种小东西也真的称得上是四不像,从我那些各个角度拍摄的照片来看,果然是习性和神态都很像蜂鸟,侧面看头部有点像只鹰或是麻雀,背面看肩部则像青色羽毛的鸟类,尾部初一看去像是黄蜂。真是一种奇怪的蛾子。词条中提到蜂鸟只存在于南北美洲,我想这也是合理的。这恐怕是因为南北美洲中间被赤道穿过,隔绝南北美大陆的是并不宽阔的加勒比海。当北美进入没有花朵的秋冬季节时,南美却正好进入鲜花盛开的春夏季节;而当南美进入秋冬季节,北美又正好进入春夏,所以蜂鸟能在南北美之间飞来飞去,始终都有蜂蜜可以吃。反观之,亚洲和欧洲基本上都在北半球,与澳洲相隔遥远,而且澳洲大片的土地都是沙漠,蜂鸟无法飞越广阔而有暴风的南洋。即便飞到澳洲,也无法找到可以采食的花蜜。至于刚果,虽然也是跨越赤道,可是这里并没有四季之分,只有旱季和雨季,无法做到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有花儿,所以蜂鸟即便来到这里,也只能坐以待毙了。至于长喙天蛾,由于它们是蛾类,能够变成虫子和蛹度过没有花儿的季节,所以才能在这里和亚洲存活下来。至于PAPILLON这个词呢,我查了查,发现一向语言精确的法国人不知道怎么这次犯了个迷糊,居然把蝴蝶和蛾子混在了一个词里面。蝴蝶一般都是白天活动,身姿纤细,扇翅很慢,有点风姿翩翩的感觉。而蛾子大多是晚上活动,胖乎乎的,翅膀高速闪动(当然了,那么胖,不抓紧扇翅膀怎么飞得起来),而且比较明显的一个特征是大多长着一对很大的复眼,像是纽约黑帮戴的墨镜,那是它们的夜视镜。比起身姿少女般四处闲逛的蝴蝶来,它们倒像是终日操劳身体发福的家庭主妇。好可爱的胖胖PAPILLON。 ^_^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1 Comment

学者石破天惊:耶稣是中国人 死在吉林?

让人吐的不仅仅是这种吃皇粮的教授,还有这种不学无术拿了红包四处做广告的记者。还有开心网疯狂删帖的小编。 本来是一篇日记,写了些批文,结果居然被开心网小编不声不响删除了,一怒之下凡是我出现的地方一律贴之,以彰其恶。。。 学者石破天惊:耶稣是中国人 死在吉林? 中国著名《山海经》权威、吉林学者宫玉海教授对《山海经》等古籍进行了多年的认真研究和考证后,最近提出一个堪称“石破天惊”的新说:耶稣并非只是宗教或神话的人物,而是实有其人:他就是中国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颛顼;他死而“复活”后,回到了中国(西方学者有人认为他回到东方的印度);其墓葬则在吉林省扶余县! 而基督教上的耶稣则是以颛顼为原型重新塑造的。 历史上是否真有耶稣其人,因史料不足,众说纷纭,世界上至今没有一致看法,成为世界未解之谜。宫玉海说:“西方有一种说法:‘宗教上的基督,历史上的耶稣’。其实应改为:宗教上的耶稣,历史上的颛顼。”这一新说,对揭开这个谜带来了希望之光!宫先生的这一观点发表在《〈山海经〉与中国文化论文集》(第三辑)中,并在不久前在东北举行的一个山海经国际学术探讨会上引起轰动。 ◎宫玉海和“天下第一奇书” 出生于松花江畔吉林市、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宫玉海,1989年离休前任长春光机学院副研究员,后又被聘为教授。他是中国作协吉林分会会员和筹建中的中国《山海经》研究会会长。离休后宫先生“十年读一经”,独辟蹊径,从语言民族学和比较语言学的方法来考证《山海经》,终于有所获。“耶稣原型即颛顼”,就是他在钻研此书时发现的。 《山海经》是我国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的珍贵古籍。由于成书年代久远,语言简练而晦涩,加上语言、环境的变化,十分难读难懂,致使该书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被誉为“中国第一奇书”。汉、唐以来,甚至把它列入神话、传说、小说、异闻之类,常使研究者望而却步,一读三叹。 深入研究后,宫玉海认为,《山海经》并非神话而是“信史”,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天下志书”,其中包含珍贵的世界古代文化史料,堪称一本难得的“博物志”。他认为,该书是中国上古时代黄帝等几任统治者先后派人去世界“六大洲”考查后所形成的“调查报告”,大约成书于四千多年前。 为此,宫教授运用语言学并结合当代考古实证,把对《山海经》的破译与解开世界文化之谜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在研究上有重大突破。如他最早提出的“印第安人是中国人后裔”、“现代人类发源于中国”、“古代中华文化为世界文化的中心”、“世界三大宗教皆起源于中国”、“伊甸园在中国云南”等一系列新观点,在国内外引起不小的轰动,其中一些已被考古新发现和有关学科研究成果所证实。 宫先生认为,上古世界本是浑然一体,正如《书经》所说的“普天下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夏以前的上古时代,即距今四五千年到一万年前,只有家族与氏族,还没有形成“国”和“民族”等概念。“国”的含义与今不同,开始是“地域”,后来是“诸侯领地”。 上古人类并不愚昧穷苦,不像摩根以现代原始村落为依据所描绘的那样,而是生活在自然物产丰富的优越环境之中,因此才能“百乐歌舞”,创造出高度的文明。人类不仅有过共同的语言,还出于共同的“根”:现在人类大多是伏羲、女娲、神农、轩辕的后代。古代的中央帝国曾是全世界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中心,宏伟的巨石文化、辉煌的金字塔、神秘的古希腊文化、印第安文化,都与中华文化密切相关,气息相连…… 最近,由海峡两岸史学家联名发起的“重写中华古史”的倡议,得到了海内外一百多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的热烈响应与广泛支持。他们认为,过去习以为常的“中华五千年文明”说法和历史事实不尽相符,“中华文明史应追溯到万年前”。这在某种意义上,对宫玉海的上述说法也是一种印证。 ◎颛顼出生地点和耶稣一致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宫玉海认为,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上古历史的真实反映,“三皇五帝”都是中华文明史中的著名的领袖人物。他说,“三皇”就是“天皇”(伏羲氏)、“地皇”(炎帝神农氏)、“人皇”(黄帝轩辕氏)。 而“五帝”则指少昊、颛顼、喾、尧、舜五人。“五帝”之后,以治水闻名的大禹开始称王,之后又有汤王、周王,后世共称“三王”。 宫教授说,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的原型,乃是“五帝”中顺序排第二的颛顼(音“专须”,又读“瑞须”)。他是轩辕黄帝之孙,少昊之侄儿,其父是“降居弱水”的昌意。 史书说:(昌意)“娶蜀山氏之女曰昌仆,是为女枢,……生帝(指颛顼)于若水”。宫玉海说,根据专家研究,“若水”即为“西方之水”(连若水在哪里都不知道吗?)(如《山海经》和其它古籍所载:“若木”即“西方之木”)。由此可见颛顼生于西方。后来他的领地封在扶余,为高阳之国,方圆三百里。这和基督教所称耶稣生于巴勒斯坦的伯利恒是一致或至少相似的。 ◎语言学上的证据:颛顼即耶稣 宫玉海说,语言是考古的活化石。从古代语言学的角度看,颛顼和耶稣其实是同一个名字。 一方面,根据古汉语中“四通”之法,“颛顼”又读作“瑞须”;而“书”、“稣”也读作“须”;所以“颛顼”又可读作“瑞稣”。另一方面,“耶稣”在古希腊(以古希腊文为依据?时空错乱吧?应该是希伯来才对的上)文中为Jesous,翻译成汉语为“约书亚”。宫先生在“中华文化中心说”中论证古希腊是颛顼之子“伯鲧”的封地,所以伯鲧和其后代对先王颛顼尊称为“颛顼爷”,也是很自然的。 如人们现在仍尊称“开天劈地”的盘古为“盘王爷”,尊称关羽为“关老爷”。在古音中,“亚”、“爷”读音相通。如伯鲧的儿子是治水的大禹,他生于西方(古希腊),封地在山东。现在的山东方言中仍称“读书”为“读须”。所以“颛顼爷”与“约书亚”其实是一回事(苏三,又见苏三)。因此,从古代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古希腊语中的“约书亚”(耶稣)其实就是颛顼。 按照上古时代“一昭(东方)一穆(西方)”、“一幽(北方)一明(南方)”(谁告诉你这是东西南北的意思?懂不懂谥号规则?看到穆王西游就以为穆是西?)的培养、选拔接班人的原则,少昊(居东方)之后,应由其弟、居西方的昌意的大儿子颛顼接任帝王位。据宫玉海分析,因为同居西方的古罗马人是黄帝重孙子,他们认为有权接班,所以千方百计不让颛顼接班,采取了“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漏网一个”的极端措施,把当地与颛顼同时出生的婴儿全部杀死。 (精彩,太精彩了,学贯东西。) 但颛顼被人们藏匿起来而获救,他因此得名颛顼。后来的基督教中耶稣的故事,很可能就是以这段历史为原型的。“颛顼”与“拽恤”同音,也有“拯救”之意,但他并不是“救世主”,而是“被拯救”的意思。(那么请问古希腊文或者古希伯来文里面的“被拯救”也是这么拼写发音的吗?) ◎犹太人根在中国西北 据宫教授研究,不仅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和中华文化同宗同源,而且犹太人本身就是从中国迁走的,犹太文化因此上和中华文化也是相通的,可称“近亲”。西方的世界史专家也认为犹太民族是东方民族,他们经过几个世纪的西迁,于前11世纪从两河流域迁到中东,并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了“以色列犹太国”,但该民族在此之前来源不祥,但承认他们是东方民族。 宫教授研究发现,犹太人的起源在中国,应在中国寻根。他们是炎帝神农氏之后,姜姓,封于邰(今陕西省武功县一带),所以号“有邰氏”(“犹太”即是“有邰”)(老大,犹太和以色列都是他们后来两王国对峙时期的名字,他们真正的名字叫希伯来)。其地应在今河南偃师一带。那一带,也是帝喾时的首都,称为“西亳”(音“伯”)。(西亳是西边的亳,是后人为了与东边的亳区别加上去的,帝喾可从来不会称自己的首都为西亳,与刘邦绝不会称自己的王朝为西汉是一个道理。)公元前26世纪,尧执政时,舜又把“有邰氏”封到“来 ”(其地在陕西武功一带)。这可能是犹太人又自称“西伯来”(即“西亳来 ”人)的原因吧?(精彩,太精彩了,他们说汉语是吧?) “这一家族于公元前15至14世纪(夏代)开始西迁,经过几个世纪,于公元前11世纪达到中东。这和世界史上所记载的犹太民族西迁在时间上也基本吻合。 国内也有许多学者把中华文化和犹太文化做了比较,也发现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也为犹太人来源于上古中国提供了一个佐证。例如,从宗教信仰上看,人信仰上帝耶和华;而中国人特别是在帝喾时代,对上帝的崇拜是特别虔诚的。“上帝”一词,在我国古已有之,而且是上古人民崇拜的神。帝喾的“喾”字,古读go,与英语的中的god(上帝、圣人)相同。 (这事得找翻译圣经的人,是他们把GOD翻译成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上帝”的,怎么,作为教授,你不会不知道这个常识吧?) 古籍《纲鉴易知录》中讲到喾时,说他:“帝普施利物,不私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意,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其色郁郁,其德巍巍。其动也时,其服也士。帝既执中,而偏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服从。”这俨然是上帝的化身,耶稣的形象。由此可知,在上古时代,犹太人的信仰其实和中国人的信仰基本上是一致的。(耶稣是2000年前的,请问帝喾是多少年前的?) ◎颛顼死而复活与耶稣复活故事一致 宫玉海说,“死而复活”在事情,颛顼与耶稣身上都曾发生过。而据考证,在世界历史上,“死而复活”的著名人物只有颛顼;(是吗,really? 负贰之臣呢?刑天呢?山海经里面的复活,僵尸什么的多着了。。。)宗教史上也只有耶稣一人。这难道仅仅是一种巧合么?《山海经。大荒西经》里这样记载:“风道北来。天乃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颛顼死即复稣。” 宫先生解释说,“风道北来”是说传教者从北方而来(当指颛顼)。“天乃大水泉”,“天”即“天方”,指西方。上古时中国人的方位称呼是:西方为“天方”(今天人们所熟知的《天方夜谭》里的天方,即是西方),东方为“人方”;北方为“鬼方”;南方为“兽方”。(老大,目前天方是指阿拉伯,确实是在西方,但是,天方一词出自《简易经》,是指南方的意思。不懂不要装懂。鬼方是商王武丁时期游牧民族国家的名字。)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